沧源崖画是3000多年前佤族先民给我们留下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,千米国画长廊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又一幅天然画卷,没有人工雕凿、没有人为塑造,完完整整展示着大自然那原汁原味的杰作、真真切切的情感,与崖画形成了佤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。
云南•临沧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佤文化荟萃之地 中国“恒春之都”亚洲微电影艺术永久举办地世界著名的“滇红”之乡全国著名的“核桃之乡”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又被誉为
在沧源,大抵有山的地方都有雾。在去往永和口岸的路上,整个山路雾气弥漫,像是游走在云海中,穿破了层层浓雾,前方突然豁然开朗,缥缥缈缈便到了路边的观景台。这里早已蹲踞了数位摄影师,这倒不足为奇,因为在佤山,云海每天都会随着时辰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,因此清晨最靓丽的景致也是不容错过
“南美”一词,源于傣语,意为“水之源头”。 南美拉祜族乡位于临沧市临翔区西南部,距离主城区约48公里,东与博尚镇相连,北与章驮接壤,西与耿马县毗连,南与双江县相连。丰富的自然风光是南美拉祜族乡的一大特色,其林果满园、百花争艳,千亩古茶林更显一片黯然生机,东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白石岩,西有拉祜族生育之母“石佛”,沿途一路独特的自然风光,使南美展现出独特魅力。
司岗里溶洞距沧源自治县勐来村3公里, “司岗里”是佤语。“司岗”是“容器、山洞”之意,“里”是“出来”之意。“司岗里”意思就是:人类就是从这里出来的。
五老山位于临沧城东面,距临沧市区18公里,区域面积5.4万亩,地势北高南低,主山脊由五老山峰向南北延伸,形成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的分水岭,最高海拔为小龙潭2700m,,最低海拔为金竹林河1900m,以五座山峰远观如老人列坐闲谈而名,主峰海拔2583米,五老山主峰海拔2583米,年平均气温17.2℃。植被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、华山松林。有植物137科498种,生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,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,及紫金龙、白花贝母兰等珍稀植物10多种。有野生动物70科200种,其中:兽类22科50种、鸟类37科121种、两栖爬行类11科29种;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,其中:林麝、黒劲长尾雉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猕猴、水獭、白鹇、原鸡、白腹锦鸡等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石洞寺位于凤庆县城东南30公里洛党彝族乡箐头村,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——公元1794年,1926年重修。寺内建筑有大殿、两厢、拱桥、莲池、双阁等。石洞寺院有大殿、厢房、二房等共5幢11间,另有古茶花树一株,合抱有余,为蒲门九蕊十八瓣茶花,与寺齐名。寺前双阁,建于清道光、咸丰年间,对峙于两巨石上,其间以石桥相通,建有拱桥、地势险峻,风景优美。目前已被评为二A级景区。
自然景色非常着迷,听说沧源冬春季,会有非常壮观的云雾海,所以特地选择了冬季前往沧源看云雾。沧源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,加之地形因素影响,气温升高,云海急剧翻滚、奔涌,会上演变幻莫测的云山雾海景观。
历史文化古朴丰厚,崖画文物闻名遐。 自然环境优美,佤山碧绿苍翠。热带雨林茫茫,珍稀生物荟萃。珍禽异兽出没,孔雀大象穿梭。陡岩刀砍斧劈,溶洞迷宫成群。日出彩霞满天,云海变幻莫测。边境口岸购物,出国旅游缅甸。旅游后起之秀,科考理想之地。
凤庆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,以石洞寺景区、凤庆文庙、鲁史古镇、红龟山景区、安石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村等为代表的景区景点,逐渐成为吸引外界游客的景区景点。目前,凤庆县尚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。
19条边民互市通道。距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443 公里,距缅甸皎漂港970 公里。从清水河、南伞、永和三个口岸出境,可揭缅北金三角神秘面纱,寻觅三国迷人风物,体验异域他乡风情。
历史上鲁史乃是凤庆通往巍山、下关、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驿站。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,是蜚声中外的“茶叶之乡”。鲁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;三米多宽,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