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来临沧旅游吧!临沧会展策划小编带你去品尝美食。云县米线吃法多,但名头最大、最有代表性的还要数“云州鸡肉米线”。云县鸡肉米线是以传统工艺、传统吃法形成的“不吃也知道,吃过忘不掉”的云县特色美食。“云县鸡肉米线烹制技艺”现已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云州是内地过澜沧江神舟渡,再由云州出缅甸达南亚国家的必经要道,在长达五百年间,云州商贾云集,各种小吃应运而生,云县鸡肉米线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美食。
云县,在明万历年间改土归流,后始称云州,民国年间才有的今名,因而老辈和县城一片的人,都喜欢说“我们云州人”,故云县米线在外便打了“云州鸡肉米线”的牌子。云县米线,以优质大米,经天然山泉水浸泡、磨浆、过152 滤、蒸、榨、煮、清漂等八道工序精制而成,细长、洁白,柔韧度极好。《云县志》记:“云州小吃最盛于民国六七年间,婚丧宴客,通用八碗,米线辅之,城乡皆然。”当年的云州民间滇西社团“玩友班” 曾把清代顺宁(今凤庆)文人袁谨的《云州竹枝词》改编为戏文,唱道:“云县蛮疆古大侯,卖糖依旧卖花绸,楼坡脚底坐一坐,鸡肉米线一钵头。”《云县文史资料》里载,“云州米线筋骨好,细长,色白,吃起来润口,誉满临沧地区及滇西……民国时期有名的米线加工户是:黎新爷家、马玉清家、江福源家。有名的米线小吃铺是:赵秉智家猪血米线,清如海、二牛哥两家的豌豆粉米线,赵洪武家鸡肉米线。”米线上了方志,这说明云州人是很把米线当回事的,民国年间米线就已成为云州人生活的一个部分了。这些老铺子,他们的后人如今大都还开着,算得上是百年老店了。
云州鸡肉米线用料讲究,必须是本地的优质乌骨土鸡,以2~2.5千克左右为宜,用文火慢慢煮,不放过多的调料,以保汤肉原汁原味。鸡汤煮好后就不宜加水了,带冒的鸡肉有剁成蚕豆大小的碎肉,另有鸡头、鸡翅、鸡腿、鸡胗等单卖,凭食者爱好。云县鸡肉米线,最大亮点在于鸡,鸡肉煮出来后肉紧有嚼劲,鸡皮入口即化、香气十足。云县鸡肉米线配料繁多,有腌菜、酸莲花白、小米辣、油辣椒、芫荽、葱花、酱油、花椒等。云州鸡肉米线,汤浓鲜香,鸡肉鲜嫩肥美,看上去毫不起眼,但吃起来却香气四溢,不腻不燥,可口细腻,爽滑香浓。云州鸡肉米线风味独特,特色鲜明,历久弥新,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、传承价值、推广价值和商业价值,名声早随过往的行人和在外淘生活的老云州人传了出去,如今已遍及临沧城乡,风靡全省。